深圳西引力 灣心瞰沙井:千年古鎮的前世今生
一直以來,僅靠30多年時間發展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“深圳速度”,讓很多人忽略了深圳也有自己的歷史底蘊。潮起潮落,海浪輕輕拍打著深圳西海岸。
沙井,這個綿延千年的古鎮,藏在歷史的年輪里,延續著“開放、包容、勤勞、重教、崇孝、創新”的蠔鄉精神,滋養了沙井這一方水土一方人。
千年古鎮 魅力蠔鄉
斑駁的古墟光影、質樸的巷陌人家、爽朗的打蠔民歌,時光仿佛在這座小城停下了腳步。
這里保留著深圳諸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址。其中,龍津石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是深圳最早的歷史文物古跡;沙井古墟作為深圳四大古墟之一,是深圳現存面積最大、保護最完整、最具特色的一片歷史風貌保護區;陳氏大宗祠典雅莊重,始建于清乾隆甲寅年,見證了沙井的歲月變遷,亦被歷史賦予了濃重的人文氣息。
(沙井龍津石塔)
沙井蠔業始于宋代,是世界上最早人工養蠔的地區,上千年的養蠔歷史,孕育了沙井乃至深圳豐富的海洋文化。
江氏大宗祠里宏偉精致的蠔殼墻,鐫刻著一代代沙井蠔民開拓堅守、拼搏向上的精神。沙井蠔文化博物館,為世人留存著蠔文化的記憶。一年一度的金蠔節,是廣東省旅游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,已連續舉辦了十六屆。肥美鮮甜的沙井蠔、上百種烹飪方式,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老饕們。
(江氏大宗祠蠔殼墻)
蠔殼墻、蠔文化博物館、金蠔節……皆是沙井海洋文化的見證。如今,蠔文化不僅僅是沙井民俗的文化符號,更是印刻在沙井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。
活力沙井 文化盛宴
逛完古鎮,品完美食,賞戲、聽曲、舞拳、看球,邂逅一段悠然自得的市井時光。
一曲悠長、一種情懷,沙井是著名的“廣東省戲劇之鄉”,興起于明朝,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。稚嫩的小娃娃和游刃有余的老戲骨同臺獻藝,代代相傳。近年來,沙井致力于打造嶺南粵劇小鎮,碩果累累。榮根小學和沙井少兒粵劇藝術中心等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“粵劇中國保護中心推廣基地”。
(廣東省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資料圖)
行云流水、快如閃電,國粹螳螂拳在這里大放異彩。沙井螳螂拳最早發源于明末清初,由螳螂拳鼻祖王郎所創。作為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,冼潤長師傅常說,“非遺靠人去傳承,沒有傳承人,非遺就成了死的歷史。”因此,冼師傅多次開展公益培訓班,弘揚中華國粹,讓廣大群眾了解武術、強身健體。
(沙井華林螳螂拳代表性傳承人—冼潤長師傅)
綠茵白球、揮灑汗水,這里還是著名的“寶安足球之鄉”,沙井壆崗發展足球運動已有70多年歷史,抗日時期,誕生了中國第一個農民業余足球俱樂部,好幾名有志青年以“踢波”為掩護,通過足球走向革命道路。而今的沙井人熱血不止,擁有100多支自發組建的青年足球隊,已逐步發展成為全民性體育運動。
(沙井足球文化節資料圖)
婉轉悠長的粵劇粵曲,強勁有力的沙井螳螂拳,活力四射的沙井足球,共同構成了獨屬于沙井的人文魅力。在堅持和傳承傳統產業的同時,沙井更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態奮力建設西部中心、智造重鎮。
灣心沙井 蓄勢待發
沙井位處大灣區核心,毗鄰西部黃金海岸,是無數企業和人才奮勇追夢、宜居樂業的魅力城區。
為更好地落實寶安區“逐浪灣區,共贏未來”重大項目與產業空間資源對接系列活動部署,加快推進“西部中心、智造重鎮、魅力蠔鄉”建設,沙井街道辦將在6月至8月期間開展“深圳西引力 灣心瞰沙井——寶安區重大項目與產業空間資源對接會(沙井專場)”,在線上線下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宣傳推介。
屆時,沙井將動員政府、媒體及重點產業園區和企業力量,多方位展現沙井產業高地的發展魅力,推動空間載體資源和產業項目的精準有效對接,助力沙井打造三生融合、宜居樂業的智造新城。譜寫千年蠔鄉歷史新篇章,一個全新的沙井正在煥發灣區西部之光。
(沙井城市發展規劃效果圖)
(沙井蠔鄉湖公園效果圖)
(沙井茭塘新興產業園效果圖)
(沙井金蠔小鎮效果圖)
